对社交电商的三大误区,你有吗?
一场疫情让部分行业困难重重,但有一个行业不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化危为机,在这次疫情下表现得非常“灵活”。它的在线直播、拉群团购等运营玩法还被不少线下实体行业“抄作业”,这个行业就是社交电商。

社交电商自带光环,潜力无穷,但每一个对它不那么了解、刚刚进入社交电商行业的人最容易对它产生这三个认知误区:
这是个赚“快钱”的行业
提到社交电商,大家会觉得这个行业赚钱又多又快,除了朋友圈那些晒单的微商,还有这样几组数据:
拼多多只用了三年的时间就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年销售额和市值都直追经营了20年的京东。
平台型社交电商企业云集从零起步,4年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直播带货网红辛巴发布2020新年销售计划1000个亿。
因此很多人说,社交电商是一个赚快钱的行业。但真的是这样吗?
大家只看到云集用了4年上市,创始人肖尚略身价瞬间破了百亿。但很少人了解肖尚略在创办云集之前,有12年的传统电商经验——2003年,他东挪西凑筹集了2万元,创立了一个专门卖汽车香水的淘宝店。如果没有他12年对电商平台规则的深刻理解,没有整个团队丰富和成熟的电商运营能力的支撑,就没有后来4年飞速成长的云集。
就连现在的头部主播李佳琦和薇娅,也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积累了很多年,默默做了好几年的直播,才有今天的成绩。

他们之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老的行业赛道上对新的机会极其敏感,且行动迅速。
因此,我们看到的那些“赚得快的钱”的背后,十之八九都藏着这样厚积薄发的故事。“快”只是一个相对概念,我们需要关注的其实不是“快”,而是“新”,是对新机会的敏感度。
模式比产品更重要
除了觉得社交电商来钱快,很多人一谈社交电商就在谈“模式”。社交电商的模式无外乎几种,最典型的是“入会员”“拉人头”。认为只要用好这种模式就可以轻松盈利。这就导致很多人过度重视模式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东西(产品)。
但如果产品品质不够,没有消费者持续地为这个产品买单,再花哨的模式都毫无意义。
过度重视流量
除此之外,很多人还觉得社交电商的流量成本为零,这也是一个坑。
在获取流量上,社交电商比传统电商更直接且无成本,只要代理商在朋友圈、微信群等渠道推广,就能拉客卖货。很多人在做社群团购时,疯狂拉群扩建客户人数,想借助这个以社交为基础的成交场景,快速地扩散。

流量思维固然合理,但是如果只注重流量,不重视“留量”,就会导致以前积累下的客户随之付诸东流。
了解更多最新动态尽请关注艾蒂娜科技、白小极公众号、白小极APP。VX:ahe9732
作者:白小极公众号
文章来源:艾蒂娜科技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