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一带一路”,了解拉丁美洲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艾蒂娜科技
拉丁美洲是指从墨西哥起的西半球南部的整个地区,包括北美洲的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大陆。拉丁美洲作为中国优秀的贸易合作伙伴,2018年中拉贸易额超过3000亿美元,同比增长近20%,仅今年1月至9月,中拉贸易额已达到2327亿美元。
目前,中国已成为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第二大贸易伙伴国,该地区也已经成为全球对华出口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中国资本流向海外,拉丁美洲已经成为第二大投资地。在共建“一带一路”、双边贸易持续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企业不仅仅需要关注本国知识产权,也应当关注拉丁美洲地区的知识产权保护。
拉美五国保护体系较完善
墨西哥、阿根廷、智利、秘鲁和委内瑞拉是在拉美国家中知识产权体系较为健全的国家,这五国早早的就已经制定好完善的工业产权法和著作权法,并针对知识产权设立了相关主管单位。
上述五国的专利类型和国内的专利分类一致: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以及外观设计专利,申请语言均为西班牙语。
对于实用新型专利,只要求新颖性及实用性,在这个方面和中国的专利申请规定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其中在墨西哥、阿根廷、委内瑞拉签署委托书时,需经申请人签署后进行公证、并需要经大使馆认证,而智利、秘鲁则仅需申请人签署即可。在审查程序方面,专利申请形式审查合格公布后有一个专利异议期,在此期间,任意第三方可提出异议程序。
就商标而言,传统的文字和图形都可以作为商标获得注册,人名、公司名称或者商号、广告标语或者口号,也可以作为商标在前述五国获得注册,当然,人名的使用肯定是需要得到允许的。
广告标语和口号在以上五国都可以注册,而在中国则往往由于缺乏显著性被驳回(比如最近说的沸沸扬扬的“怕上火喝王老吉”就是因为如此);对于三维标志,除智利以外,在其他四国都可以注册;地理标志在委内瑞拉的商标法中没有明确规定,而在秘鲁,地理名称是不可以作为商标申请注册的(这和国内是很类似的);集体商标,除在智利和委内瑞拉没有明确规定以外,在其它三国属于可注册的商标类型。
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待加强
拉美地区知识产权保护情况普遍并不理想(这个方面很多情况与国内相似),即使是在经济发展相对较好的国家。虽然近年来拉美地区在促进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公众保护意识方面有所进步,但在知识产权保护和执法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在专利申请和授权方面,拉美各国普遍存在保护范围、期限、审查时间长等各种问题。
在知识产权执法方面,拉美地区一直以来做的都不是很好,很多时候执法出现漏洞,力度不够导致侵权的时间经常发生。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需要对上述知识产权问题高度警惕,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可采取的措施包括,对于即将在拉美地区销售或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积极地获取知识产权,包括商标权、专利权、工业设计或著作权,并履行相应手续;执行拉美地区的一些特殊的知识产权保护要求,例如有些拉美国家要求已取得专利权或商标注册的产品必须在产品或其包装上清楚标注,否则不利于侵权处理;积极利用知识产权海关登记,向海关部门提供所有必要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