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人物 | 控制论之父Norbert Wiener:从神童到多才多艺的科学巨人
Norbert Wiener
似乎与其他的科学巨匠、思想伟人们一样,Norbert Wiener从小来说是个名副其实的神童,与其他的同龄小朋友忠于玩乐不同,他在三岁的时候就接触到了自然科学,并有了充足的兴趣。更可怕的在于当天七岁时,经验已经开始涉足物理学和生物学领域,并且几乎拜阅了从达尔文的进化论到自然史的所有著作。,维纳就已经给自己的人生定下了基调:成为一名科学家。
9岁时的Norbert Wiener
当然,时间也证明了一切。维纳测度、巴拿赫-维纳空间、维纳—霍普夫方法、维纳滤波理论、维纳信息论、控制论,他开创了一个又一个科学上的重要理论。一生发表论文240余篇,出版14本著作,硕果累累,更加重要的是他开创的“控制论”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维纳从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就是不折不扣的神童:11岁进入塔夫茨学院学习,从物理化学到生物,再到哲学,维纳仅仅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完成了大学学业。
15岁,维纳已经大学毕业,随后进入哈佛大学攻读逻辑学。之后,获得了学校的奖学金,前往英国剑桥大学和德国哥丁根大学,在罗素、哈代、希尔伯特等著名数学家的指导下研究逻辑和数学。现在看来,只能表示一种膜拜之情。
维纳与中国也有着深厚的渊源。他曾在1935-1936年间,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和电机系的客座教授,并在这期间与李郁荣、顾毓秀等中国学者合作研究。
后来,在维纳的倡导下,MIT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工智能研究小组,开始了早期人工智能的研究。
1948年,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维纳创立了“控制论”。控制论(Cybernetics)作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交叉科学,揭示了物质动态系统的一般规律,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对于控制论的创立,维纳曾不止一次地表达了莱布尼茨的哲学思想对其的重要影响:“假如我必须为控制论从科学史上挑选一位守护神,那就挑选莱布尼茨。莱布尼茨的哲学集中体现在两个密切联系的概念上——普遍符号(语言)论的概念和理性演算的概念。”
1948年,Wiener出版了《控制论》这一划时代的著作,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或通讯的科学”,这也是Wiener对控制论的定义。在这本书中,他提出控制论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揭示了机器中的通信和控制机能与人的神经、感觉机能的共同规律,标志着现代意义下控制科学理论由此诞生。
Norbert Wiener出版的《控制论》一书
Wiener的控制论思想启发和影响了诸如人工智能、认知科学、环境科学、现代经济理论等多个领域,他的工作为数字革命铺平了道路。如今,基因工程、机器人、传感器等技术的最新突破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它们释放出的强大力量将比数字技术更加能使人类受益,但同时也存在着危害的可能。
维纳在发展研究控制论的同时,也意识到其可能是一把“双刃剑”,有可能会给人类的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当然,发展到现代,人们对科学发展的思考也是越来越多,如何实现人与科学的和谐也被提上了日程。
公平性、可靠性、包容性、透明性、隐私保护、问责制度,微软提出了这六项原则以规范自身技术的使用,保护人类的安全。不只是微软,每一位科学家、每一家科技公司在推动技术变革的同时,都要辩证地看待技术发展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只有更好地认识这些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人类才能更好地拥抱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
维纳的一生从来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从物理学到生物学,从计算机到控制论,每个领域每个角落似乎都有他留下的足。维纳的一生值得每一个人去学习,永远不要停下自己的脚步,真理就在前方。我相信,维纳的一生也将激励着后世的传承者们不断向前。
——END
更多内容请扫描二维码